“老師,我們歡迎你!老師,明年你還會來教我們嗎?老師,你能給我講講江蘇長什么樣子嗎,奶奶說爸爸和媽媽在江蘇打工,我已經(jīng)很久沒有見過他們了。”2024 年的暑假,機械工程學院陳路瑤同學跟隨“助學啟航,‘豫’見江?!敝Ы虉F,來到河南葉縣東方寄宿學校,開始為其20天的支教生涯。
東方寄宿學校的學生,皆來自偏遠鄉(xiāng)村,多數(shù)是留守兒童,還有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。由于教育資源的稀缺,令他們對知識充滿渴盼。她擔任物理和化學的教學任務,每一堂課的背后,皆是無數(shù)個日夜的精心備課。她深知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,更明晰自己肩負的重任。為使復雜的公式和原理變得生動易懂,她精心設計實驗,尋覓生活中的實例,將抽象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。在她的課堂上,科學不再遙不可及,而是充滿探索的樂趣。
不僅如此,陳路瑤同學還致力于傳承和弘揚優(yōu)秀民族文化。她將非遺文化——彝族火把節(jié)引入課堂。講述彝族火把節(jié)的起源與傳承時,她的眼神中滿是對民族文化的尊重與熱愛。孩子們被她生動的描述深深吸引,仿佛置身于那盛大熱烈的火把節(jié)現(xiàn)場,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。通過這樣的教學,孩子們不僅增長了知識,更培養(yǎng)了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欣賞。
除了日常教學,陳路瑤還犧牲休息時間,在晚自習時帶領同學們進行物理實驗,她憑借自身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力,利用有限的資源設計出一個個精彩的實驗,認真為同學們講解實驗步驟,手把手地指導操作,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深刻領悟物理原理。
蔡元培先生曾言:“教育者,非為已往,非為現(xiàn)在,而專為將來?!标惵番幱眯袆釉忈屃私逃恼嬷B——不僅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心靈的陪伴與愛的傳遞。她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,用汗水和心血澆灌每一顆幼苗,期盼著他們茁壯成長。她的付出恰似春雨,無聲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;她的關愛猶如陽光,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。在未來的日子里,相信會有更多如陳路瑤一般的受助者,投身鄉(xiāng)村支教,以愛與責任為孩子們點亮希望的燈塔,引領他們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